光学笔记(一)几何光学
fengxiaot Lv4

本文梳理一下几何光学中重要的模型和公式,插图主要来自钟锡华老师和赵凯华老师合编的《光学》。由于中学物理竞赛时已经学得比较扎实,因此此处主要重心在公式的罗列,以及理想光具组成像上。

几何光学基本定律

几何光学的基本架构如下

当光的波长可视为极短,从而其波动效应不明显时,人们把光的能量看成是沿着一根根光线传播的,它们遵从直进、反射、折射等定律,这便是几何光学。

费马原理

基本概念

  1. 光速: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v=c/nv=c/n

    /* 此速度为随介质运动的参考系中,观察者看到的光的传播速度 */

  2. 光程:光在介质内的光程定义为 Δ=ndl\Delta = \displaystyle\int n \,\mathrm{d} l

  3. 费马原理:光线的实际路径上,光程的变分为 00,即 δLndl=0\displaystyle \delta \int_L n \,\mathrm{d} l = 0

虚光程

虚光程为光线延长线的光程,实际并不存在,因此应该取负数。在如图所示系统中,光程为

Δ=QQ1Q1M+Q2M\Delta=Q Q_{1}^{\prime}-Q_{1}^{\prime} M+Q_{2}^{\prime} M

基本定律

由费马原理可导出几何光学三个基本定律:

  1.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
  2. 反射定律 i=ii=i^{\prime}
  3. 折射定律 n1sini1=n2sini2n_1 \sin i_1 = n_2 \sin i_2

成像

基本原理

等光程性:物像之间所有光线光程相等。

光路可逆:如果从物点 PP 发出的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 QQ 点成像,则 QQ 点发出的光线经同一系统后必在 PP 点成像,即物像之间是共轭的。

常见光具

球面透射镜:物方像方异侧,Φ=nnr\Phi=\dfrac{n^{\prime}-n}{r}

平面反射镜:物方像方同侧,Φ=0\Phi=0

球面反射镜:物方像方同侧,Φ=2nr\Phi=-\dfrac{2n}{r}

光心重合时,光焦度直接相加,典型例子为薄透镜,它是两个密接的折射球面,其光焦度为

Φ=nLnr1+nnLr2\Phi=\frac{n_{L}-n}{r_{1}}+\frac{n^{\prime}-n_{L}}{r_{2}}

高斯成像

高斯成像的核心公式为

ns+ns=Φ\frac{n}{s}+\frac{n^{\prime}}{s^{\prime}}=\Phi

其符号法则如下

  • 对于物距 ss ,实物为正,虚物为负
  • 对于像距 ss^{\prime} ,实像为正,虚像为负
  • 对于半径 rr ,凸球为正,凹球为负

像的横向放大率为

V=nsnsV = - \frac{n s^{\prime}}{n^{\prime} s}

其符号法则如下

  • V>0V>0 像正立,V<0V<0 像倒立
  • V>1|V|>1 像放大,V<1|V|<1 像缩小

牛顿成像

牛顿成像的核心公式为

xx=ffxx^\prime = f f^\prime

其符号法则如下

  • 物方焦距定义为 f=n/Φf=n/\Phi ,像方焦距定义为 f=n/Φf^{\prime} = n^{\prime} / \Phi
  • 物点在物方焦点 FF 之左,x>0x>0 ;物点在物方焦点 FF 之右,x<0x<0
  • 像点在像方焦点 FF^{\prime} 之左,x>0x^{\prime}>0 ;物点在物方焦点 FF^{\prime} 之右,x<0x^{\prime}<0

像的横向放大率为

V=fx=xfV = -\frac{f}{x} = -\frac{x^{\prime}}{f^{\prime}}

其符号法则如下

  • V>0V>0 像正立,V<0V<0 像倒立
  • V>1|V|>1 像放大,V<1|V|<1 像缩小

特殊光具

棱镜

棱镜的最小偏向角 δm\delta_m 满足

n=sinα+δm2sinα2n=\frac{\sin \frac{\alpha+\delta_m}{2}}{\sin \frac{\alpha}{2}}

产生最小偏向角的充要条件是光线相对于棱镜对称,即

i1=i1i2=i2i_1 = i^{\prime}_1 \qquad i_2 = i^{\prime}_2

此条件可通过光路可逆性推知。

光楔

光楔可认为是厚度很小的三棱镜。经光楔成像后,像仍在物的位置,但向楔尖方向移动

Δy=(n1)αs\Delta y =(n-1) \alpha s

其中 α\alpha 为光楔的顶角。


理想光具组理论

焦点和焦面

焦点和焦面的定义与前面引入的相同,即与无穷远像平面共轭的为物方焦面,其轴上点是为物方焦点,记作 FF ;与无穷远物平面共轭的为像方焦面,其轴上点是为像方焦点,记作 FF^\prime

望远系统没有焦点和焦面。

主点和主面

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面,叫做主面。属于物方的叫物方主面,其轴上点叫做物方主点,记作 HH ;属于像方的叫像方主面,其轴上点叫做像方主点,记作 HH^\prime

主点和焦点统称为理想光具组的基点,主面和焦面统称为理想光具组的基面。

物像关系

给定了主面和焦点,便可以求物像关系。其核心公式为高斯公式

fs+fs=1\frac{f^{\prime}}{s^{\prime}}+\frac{f}{s}=1

或牛顿公式

xx=ffxx^\prime = f f^\prime

符号约定为

  • 物点/物方焦点在物方主点 HH 之左,s>0s>0 / f>0f>0 ;物点/物方焦点在物方主点 HH 之右,s<0s<0 / f<0f<0
  • 像点/像方焦点在像方主点 HH^\prime 之左,s<0s^\prime<0 / f<0f^\prime<0 ;像点/像方焦点在像方主点 HH^\prime 之右,s>0s^\prime>0 / f>0f^\prime>0
  • 物点在物方焦点 FF 之左,x>0x>0 ;物点在物方焦点 FF 之右,x<0x<0
  • 像点在像方焦点 FF^{\prime} 之左,x>0x^{\prime}>0 ;物点在物方焦点 FF^{\prime} 之右,x<0x^{\prime}<0

总而言之,xx 以焦点 FF 为判据,ssff 都以主点为判据。

横向放大率公式为

像的横向放大率为

V=fx=xf=fsfsV = -\frac{f}{x} = -\frac{x^{\prime}}{f^{\prime}} = -\frac{f s^\prime}{f^\prime s}

角放大率定义为共轭光线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

W=tanutanu=ssW = \frac{\tan u^\prime}{\tan u} = -\frac{s}{s^\prime}

从而有

VW=ffVW = \frac{f}{f^\prime}

理想光具组的联合

理想光具组联合的目标是,给定光具组1和光具组2的基点 F1,F2,H1,H2,F1,F2,H1,H2F_1,F_2,H_1,H_2,F_1^\prime, F_2^\prime, H_1^\prime , H_2^\prime 与基面,以及两光具组之间的距离,求它们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光具组时的基点,基面。作符号约定为

符号 意义 说明
Δ\Delta F1F_1^\primeF2F_2 之间的距离
dd H1H_1^\primeH2H_2 之间的距离 d=f1+Δ+f2d=f_1^\prime + \Delta +f_2
XHX_H 联合光具组物方主点 HHH1H_1 之间的距离 HHH1H_1 左边则 XH>0X_H>0
XHX_H^\prime 联合光具组像方主点 HH^\primeH2H_2^\prime 之间的距离 HH^\primeH2H_2^\prime 右边则 XH>0X_H^\prime >0

联合公式为

f=f1f2Δf=f1f2Δf = -\frac{f_1 f_2}{\Delta} \qquad f^\prime = -\frac{f_1^\prime f_2^\prime}{\Delta}

XH=f1dΔXH=f2dΔX_H = f_1 \frac{d}{\Delta} \qquad X_H^\prime = f_2^\prime \frac{d}{\Delta}

光学仪器

眼睛

眼睛的第一个概念是远点和近点。眼睛肌肉完全松弛和最紧张时所能清楚看到的点,分别称为它调焦范围的远点近点

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。近视眼睛的眼球过长,当肌肉完全松弛时,无穷远的物体成像在网膜之前,它的远点在有限远的位置。远视眼的眼球过短,无穷远的物体成像在网膜之后,它的远点在眼睛之后,为虚物点。

眼睛的第二个概念是明视距离。习惯上规定明视距离就是近点,物体再靠近眼睛则感到疲累,物体在明视距离处时眼睛最舒适。一般人的明视距离 s0=25cms_0 = 25 \mathrm{cm} ,它是一个比较大的值。由此可以推出高为 yy 的物体最大视角为

w0=ys0w_0 = \frac{y}{s_0}

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正比于视角,如图所示。因此物体愈近,它在网膜上的像也就愈大,我们便愈容易分辨它的细节。

放大镜

放大镜是最基础的光学器件,一般用作复杂光学仪器的最后一步——目镜。

放大镜的目标是,对于在明视距离以内的物体,通过放大镜,将之成像在无穷远点到明视距离之间。

放大镜的焦距 ff 的设计应当根据目标来确定,由

1s+1s=1f\frac{1}{s} + \frac{1}{s^\prime} = \frac{1}{f}

s<s0s < s_0 ,令 ss0s^\prime \sim s_0 \sim \infty ,并且要求当 ss 很大时(例如 ss0s \to s_0 ),放大镜失效。从而将 ff 设计为 fs0f \ll s_0,同时 ss 略小于 ff 即可。即物体应该放在焦点内侧附近,如图所示。

此时物体的视角为

w=ys=ysyfw = \frac{y}{s^\prime} = \frac{y}{s} \approx \frac{y}{f}

视角放大率为

M=ww0=s0fM = \frac{w}{w_0} = \frac{s_0}{f}

视角放大率是最后的像所张的视角 ww 与用肉眼观察时物体在明视距离处所张的视角 w0w_0 之比。

显微镜

显微镜是在放大镜基础上又在前面加了一个凸透镜,即所谓物镜 (Objective lens) ,原来的放大镜称为目镜 (Eye lens) 。

凸透镜的作用是依旧是放大。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物镜物方焦点 FOF_O 外侧附近,从而 xx 是小量,横向放大率 VO=f/xV_O = -f/x 是大量。

被观察物体先经过物镜一次放大,成像到前述的目镜焦点内侧,再经过目镜第二次放大,从而得到巨大的视角放大率。

M=ww0=y1fE/ys0=y1ys0fE=VOME=ΔfOs0fEM = \frac{w}{w_0} = \frac{y_1}{f_E} \Big/\frac{y}{s_0} = \frac{y_1}{y} \frac{s_0}{f_E}= V_O M_E = -\frac{\Delta}{f_O}\frac{s_0}{f_E}

望远镜

望远镜的结构和光路与显微镜有些类似,也是先由物镜成中间像,再通过目镜来观察此中间像。与显微镜不同的是,望远镜所要观察的物体在无穷远处,因此中间像成在物镜的像方焦面上。所以望远镜的物镜焦距较长,而物镜的像方焦点 FOF_O^\prime 和目镜的第一焦点 FEF_E 几乎重合。

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定义为最后的像所张的视角 ww 与用肉眼观察时物体在无穷远处所张的视角 ww 之比。

M=y1fE/ys=y1fE/(y1fO)=fOfEM = \frac{y_1}{f_E} \Big/ \frac{y}{s} = \frac{y_1}{f_E} \Big/ \left( - \frac{y_1}{f_O}\right) = -\frac{f_O}{f_E}

光度学基本概念

发光体

点光源沿某一方向的发光强度 II 定义为沿此方向上单位立体角 dΩ\mathrm{d} \Omega 内发出的光通量 dΦ\mathrm{d} \Phi ,即

I=dΦdΩI = \frac{\mathrm{d} \Phi}{\mathrm{d} \Omega}

面光源的发光强度 II 是各面元发光强度的叠加,因此还要再除以一个 dS\mathrm{d} S^* 定义亮度,即

B=dIdS=dIdScosθB = \frac{\mathrm{d} I}{\mathrm{d} S^*} = \frac{\mathrm{d} I}{\mathrm{d} S \cos \theta}

用规范的语言说就是,面元沿某一方向的光度学亮度 BB 定义为在此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发光强度。

被照面

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定义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。假设面元上 dS\mathrm{d} S^\prime 的光通量为 dΦ\mathrm{d} \Phi^\prime ,则此面元上的照度为

E=dΦdSE =\frac{\mathrm{d} \Phi^\prime}{\mathrm{d} S^\prime}

视见函数

不同波长的光使眼睛产生亮暗感觉的程度不同,因此光的辐射能通量和人眼看见的光通量还有点区别。波长为 555nm555 \text{nm} 的光对人眼来说最敏感,将波长为 555nm555 \text{nm} 的光的辐射通量定义为最大光功当量 Φ555\Phi_{555} ,而其他波长的光就得乘一个比例系数 V(λ)V(\lambda) ,从而混杂着各种波长的光在人眼里的实际光通量为

Φ=Φ555V(λ)dλ\Phi = \Phi_{555} \int V(\lambda)\, \mathrm{d}\lambda